可我真的不想结婚,有错吗?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又到周末了,Luna再次陷入了恐慌。
这次恐慌来得深邃且绵长……往日的周末虽然可以放下工作,穿上比卡丘的家居服,窝在家里撸猫、看片、吃零食,但也要接受来自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套说辞,乏善可陈,Luna自有一套太极拳跟长辈们耍得有模有样。
她的套路就是从社交软件上找几张看上去还不错的小伙子的照片来搪塞长辈,过一阵子,再以性格不合的理由佯装分手。
但是这次不一样,长辈们也开始看文献了。母亲发来了一篇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系关于80万人的健康数据,结果相当扎心,不仅扎穿,而且死死钉在墙上坚持终身不婚的单身主义者患痴呆风险比已婚人士高42%!丧偶或独居的人则高20%……
刚开始看的时候,Luna还嗤之以鼻,但是当她看到真的有812047名志愿者参与实验之后,发现这个数字是老六的「第十一诊室」关注量的好几倍,而且涉及三大洲、九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这个试验设计得客观、理性、中立到令人发指。是的,她的确恐慌了。
因为这个结果从数据上证明了结婚的好处,这跟她长久以来坚持的理念不同,毕竟她已经坚持了快30年,让她重新考虑婚姻都很困难,更不要说结婚了。但是,如果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容易变痴呆,她倒是有些动摇了。
曾经Luna认为不结婚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从本质上讲,有这种想法的时候,Luna还是渴望结婚的,只是不想轻易开始婚姻罢了。既然婚后道路艰险,那就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来同舟共济。可是,有句「希腊谚语」: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脾气,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找到合适的人,挺难的。
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能遇到那个人,虽然已经过了世俗认为该结婚的年龄,但她还是不想将就,毕竟这世间只有想要跟他结婚的人,没有必须要结婚的年龄。就这么着,她挺过了那段想要结婚的岁月。
渐渐地发现,身边的人陆陆续续都结婚了。赶到高峰期,一个月参加了六次婚礼,光份子钱就交了一个月的工资,连母亲都骂这个傻丫头,催她赶快结婚好把份子钱收回来……她倒不是心疼钱,关键是婚礼上的饭菜不好吃啊!还得看同学们秀恩爱,想想就烦。每次参加完婚礼回到家里,她都闷闷不乐好一阵子,心里总是很拧巴。虽然她一个人真的过得很好,但是看着别人那样又会动摇。
Luna一个人在北京打拼,全靠自己拼上了外企中层的位置,前几年咬咬牙在四环边上买了房子。虽然做了房奴,但是自己的房子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想做饭了就呼朋唤友来家里做上一顿,不想做了就定外卖,上百家馆子等着Luna大小姐临幸,快哉……更关键的是,家务活想干就干,不想干找个阿姨来打扫一下。她都不敢想,要是结了婚,得给对方做饭不说,还要洗衣服、打扫卫生,要照顾对方感受,认识对方的朋友和家人,更重要的是,还得为了对方做出一些妥协!
这辈子都没受过什么委屈的Luna大小姐,心里怎么容得下这些?
一个人放纵自由,说走就走从不补妆,出门在外缺啥买啥,大床房里任意洒脱……有了另一半就等于失去了这一切,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安排和计划都要因为这个人重新调整。万一冷不丁来了个小家伙,刚调整好的计划再次化作泡影,似乎今后的生活都要无条件地交给孩子。
孩子,对,既然说到了孩子,这也是Luna担心的地方,能不能养得起?不少人说孩子生下来就都养得起,抱歉,每个人对「养得起」的理解不一样,Luna可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从三线小城一路拼到现在,幼儿园要好的、小学要棒的,兴趣班、辅导班……哪个不是费钱费神?指望另一半帮你分担?简直做梦……男人是一种在孩子好玩的时候出现,在孩子麻烦的时候就会原地消失的生物。所谓的「贤惠」,在现在看来也变成了绑架婚后女性的麻绳,如果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谁爱「贤惠」谁「贤惠」。
从父母身上Luna看到的是,两个别扭的成年人经常因为各种问题吵架,可是因为孩子的存在又不能离婚,就这样彼此忍受,妥协地生活在一起。孩子变成了维系脆弱婚姻的最后一根紧绷的线。Luna并没有看到在朋友圈或者婚礼上的那种婚姻的甜蜜,或者说她从来都不认为那是真的。
其实,这么多年Luna并不是一定要跟父母对着干,从小到大一直乖巧听话,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不想像别人那样演戏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
呼市妇科专科医院 | 呼和浩特医保定点单位 | 呼和浩特计划生育定点医院 | ||||||
|
||||||||
(请在以下表格输入您的挂号信息并点击挂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