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疾病很难发现,却会致命!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这次聊聊卵巢癌(卵巢恶性肿瘤)。
先不要退出,看完下面三个病例之后你再决定。
①
一个女大学生,19岁时查出原发性绒癌(是一种卵巢生殖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查出来的时候绒癌病灶已经十几厘米大了,前后做了三次手术、几十次化疗,21岁去世,留下一双父母。
②
一个女主持人,27岁时在医院做产检查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是一种卵巢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那个时候已经怀孕三个月,患者坚持把孩子生下来,后来卵巢癌细胞广泛转移,28岁时去世,留下丈夫和刚出生的孩子。
③
一位女军人,32岁体检时查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同样是一种卵巢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50%),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第一次手术后很快复发,之后又做了两次手术和数次化疗,效果不理想,34岁去世,留下丈夫和四岁的女儿。
上面这几位患者都是查出卵巢癌之后很快就去世了,倒不是说要吓唬你们,毕竟大多数卵巢癌是在中老年的时候发现的,年轻的患者还是少数。可是,这个小概率事件落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是灾难!
所以,老六还是希望你们能认真读一读。
(真诚甩~)
在业界有一组关于卵巢癌的数据,你们看一遍基本就能记住了。
有七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可能会发生一次卵巢囊肿,其中七十分之一是恶性的,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样就导致70%左右的恶性肿瘤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且有70%的卵巢恶性肿瘤在治疗后会复发。最后,卵巢恶性肿瘤的五年死亡率是70%左右。
其实,癌症说起来挺吓人的,但是有些癌症其实并不太可怕,比如甲状腺癌就很温和,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宫颈癌,其实只要进行规范的定期筛查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基本上还没等癌症长出萌芽就直接给掐死了,不留活口……
但是,卵巢癌不一样,大多数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日子得数着过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一旦发现就已经到了致命的程度。这也是科普界一般不愿意碰「卵巢癌」这个选题的原因。
一方面是卵巢的情况特别复杂,卵巢囊肿分为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性、良性或恶性……还有不同的病理分型。也就是说,当你们简单地提出想要了解「卵巢囊肿」的时候,六层楼脑海里跑过一万匹脱缰的野马……
另一方面是大家都觉得卵巢癌离自己很远,冷不丁说患者得了卵巢癌,人家不打医生就不错了。不疼不痒的情况下谁都不会觉得自己有病,所以大多数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发现已经是晚期了,这时候一般治疗效果都不太好,医生也只能尽力而为。
可是不说不行。
因为老六真的不希望再看到上面那样的病人了,亲眼看着疾病一点点把病人的生命吞噬,却无法阻挡……心里实在太难受了。
为什么卵巢癌很难发现?
因为早期没有症状。
仅仅是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你我都知道,卵巢也就是枣大小,就算她长成一个橘子大小,在广袤的腹腔里也没啥动静,你自己一点都感觉不到。而且很多人也不会往这方面想,上面第一个病例里的小姑娘就是发现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大,以为是胖了,没当回事儿,只是提醒自己要运动,后来在一次运动中阴道出血了,这才去检查。
所以,往往是当卵巢上的肿物长到很大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发生的时候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其他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困难、尿频尿急、月经不调等。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疾病会有类似的症状,我们不能说只要有这些症状就一定是卵巢癌,至少我们要留个心眼,要记得往这个方面想一想。你说现在的检查水平那么高,基本上大多数病都能查出来,除非是我们想都没想到的疾病。
如何及时发现卵巢癌?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四个字定期体检。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这几方面:
1.影像学检查
通常使用B超、CT、MRI、PET-CT等对肿瘤大小、侵及范围、血流信号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做出评估。这些是无创检查,也是首选的检查方案。
2.腹腔镜检查
这涉及到一些有创的检查及治疗方案了,可以透过腹腔镜直接看到囊肿或者肿瘤的情况。在这种直观的检查方式下,可以对肿瘤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因为一些肿瘤的模样还是挺有特色的,看上去就不是好东西。这个时候通常就会选择在可疑的部位进行多点活检病理检查或者抽吸腹腔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在明确诊断后,就可以确定下一步诊疗计划了。
重点信息:任何诊断都以最后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3.其他生化指标检查
这里涉及到一个知识点,就是恶性卵巢肿瘤通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产物,那么科研人员的目的就是把这些产物找到,确定它们跟肿瘤之间的特异性,达到只需要抽血检查就可以确定是不是有肿
呼市妇科专科医院 | 呼和浩特医保定点单位 | 呼和浩特计划生育定点医院 | ||||||
|
||||||||
(请在以下表格输入您的挂号信息并点击挂号) |